锂电设备龙头增势强劲 低端产能如何夹缝求生?

OFweek锂电网 中字

在锂电设备领域,强者恒强的局面开始显现,中小企业的盈利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近日,国内动力电池设备龙头企业先导智能发布了2018年一季报。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6.57亿元,同比增长150.58%;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90.8%。公司每股收益为0.39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专用设备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5.35%;专用设备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44.21%,先导智能的增长幅度远超国内同行。

对于业绩的增长,先导智能主要总结了三点理由。

1.收益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动力电池产能扩张加快锂电设备的采购需求。

2.公司积极开拓新客户。

3.新增全资子公司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净利润。

在设备龙头业绩大幅增长的同时,国内很多规模和技术跟不上市场节奏的锂电设备企业则面临着账期延长、新客户开拓困难、净利润大幅下滑的风险,市场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

技术指标领先同行  产品远销海外

占领高端锂电设备市场是先导智能的制胜法宝。据了解,先导智能的策略跟国内其它锂电设备企业大有不同。先导智能在上市之前就与松下、索尼、三星、LG、TDK等国外锂电巨头有着深度合作,攻入国内市场之后又与比亚迪、宁德时代、力神等国内外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是国内极少数能够跻身高端锂电池供应链的设备制造商,其产品广受国内外高端客户的青睐。

而过硬的技术指标是先导能制胜国内外高端市场的关键所在。

以中段关键设备卷绕机为例,先导智能旗下的18650/21700圆柱形锂电池卷绕机极大提高了效率,其最高效率有望达到40ppm,远超日韩同类设备28PPM的水平;并且大量采用伺服技术,使得产品生产规格切换更加方便;同时,该产品还采用还更先进的纠偏技术,使电芯的卷绕对齐度稳定在0.2mm以下,这也比国内0.5mm、国外0.3mm的标准更高。

另一方面,先导智能的“EV多极耳卷绕机”能替代韩国、日本进口设备,技术和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线速度可以达到1500mm/s以上,卷绕效率可达7PPM。整机通过特殊控制器进行低张力、高速度、高精度的控制方式进行卷绕,使张力波动控制在6%以内。对齐度控制在±0.3mm以内,市场上同类产品对齐度普遍在±0.5mm以上。

在这些硬性的技术指标上,先导智能走在国内市场的前列。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的不断扩大,动力电池急需提升产能、降低成本、提高产线效率、完成产品信息自动追溯、基于大规模生产的基础完成大系统的集成。这也要求将整个大系统进行有机串联,实现电池生产各环节的有效把控,因而对整线自动化制造解决方案需求显著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深厚技术储备积累并提前做好产业布局的龙头企业在提供整线制造解决方案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高自动化的锂电生产线和整线物流系统等锂电池整线装备,并配套自主研发的MES生产执行系统,成为动力电池企业打造智能化工厂的最优选择。

锂电设备行业分化 强者恒强凸显

事实上,经过过去两年高速发展之后,锂电设备行业的国产化进程进入后半段,目前,行业内一批具备一定规模,涵盖锂电池主要制造环节的设备企业开始逐渐成型。锂电设备行业集中度也逐渐提升,行业整合加速进行。

从这个行业形势来看,一方面,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锂电设备企业与动力电池龙头结成绑定关系,“AB角”的供应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并固化;而另一方面,产业并购也已经密集出现,集群效应呼之欲出。可以看出,整个锂电设备行业的竞争态势正由原来的单纯客户数量拓展向着绑定战略大客户靠拢,设备企业开始追求规模效应和产业话语权,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在占领高地。

在巨头挤压之下,实力不够的设备厂商则选择更为激进的销售策略。这些设备厂商产能属于低端重复,同质化比较严重,往往通过价格战、延长账期来获得客户销量。他们通常都不会注重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而是会选择放款销售、压低价格等恶意竞争的方式,来保证自己销量的快速增长。

而走低端客户的设备企业,通常属于作坊式企业,体质不佳,资金不足,甚至有部分人抱着乘新能源车行业东风,捞一把就走的心态。所以,他们通常会向设备企业延期付款购买设备。如果行业景气的话,可能会结清设备款;而如果遇到行业不景气的话,他们欠款跑路不会犹豫。

随着动力电池厂商的产能扩张逐渐趋于理性,中小锂电设备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收到巨头的挤压。

未来锂电池生产设备的发展规划包括国内和国外两个主线,全球来看,松下、LG化学、三星SDI、CATL、比亚迪等龙头(潜在)大规模扩产,以先导智能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有望进一步与更多龙头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全球供货;国内市场来看,锂电池设备非标准特征明显,客户粘性极强,电池龙头与生产装备龙头强强联合趋势愈发明显,未来锂电池设备行业龙头和电池企业龙头将齐头并进。

目前,先导智能、科恒股份、赢合科技等优质企业已抢先与优质电芯厂家达成合作,未来锂电装备行业有望进一步分化,一方面,客户资源不同导致不同装备厂商对应市场空间不同;另一方面,大客户与小客户的自下而上传导的资金压力不同,小企业议价能力偏弱,随时可能倒在资金链断裂的路上。

中小设备企业在行业洗牌整合的大潮前,势单力薄,要想夹缝求生,设备企业要对当前行业内的潜在合作客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并进行详细分类,从而确定合理的付款方式。通常二、三线客户的应收账款风险往往较大,如果可以陆续去掉一批二、三线的客户,求现款而不求销量,或许还能续命一时。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